东坡故里寻东坡

国际新闻网北京消息据《半月谈》记者惠小勇 叶俊东 陈健撰文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”……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诗词,在旷达磊落中渗透着儒释道文化的精髓,深深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。

北宋景祐四年(公元1037年),苏东坡出生在眉州即今四川省眉山市。近千年后,东坡故里的“东坡印记”依然俯仰皆是。

东坡故里寻东坡

三苏古祠千年树,诗书传承枝条新

位于眉山老城区古纱縠行的三苏祠,是苏洵、苏轼、苏辙“三苏”父子故居,原为五亩庭院,元代改宅为祠,明末毁于兵火,清康熙四年(1665年)在原址重建。经过历年添修扩建,现占地百余亩,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二级博物馆。

步入三苏祠院内,只见两棵6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,依然在萌发新枝,旁边一棵千年老榕树,自带一种历经岁月洗礼的沧桑感。仿若“三苏”父子在注视着晚辈的人生路。

三苏祠是一座开放式园林,从大门往里走,正殿堂、启贤堂、木假山堂、济美堂相继映入眼帘,紧而不促。祠内有三苏,及王弗、王闰之、王朝云等10余人的塑像,还供奉有苏家先祖牌位。在园林西侧的“披风榭”旁,苏东坡石刻雕像颇具豪放之气。

三苏祠内保存古井、洗砚池等苏家遗迹,收藏上万件文物和文献资料。一路前行至苏家古井前,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起眉山本地人特别是小孩,素有用井水洗手以祈求聪明伶俐的习俗。这让不少游人也入乡随俗,用井水沾手,希望沾沾苏东坡的文采。

眉山的文化盛于两宋时期,在“唐宋八大家”中,苏洵、苏轼、苏辙占了三席;北宋与南宋三百年间,眉山一共考取了886名进士。宋仁宗皇帝曾惊叹:“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山。”南宋大诗人陆游来拜谒三苏祠,并赋诗赞誉眉山:“孕奇蓄秀当此地,郁然千载诗书城。”从此,“千载诗书城”就成为眉山的另一个代名词。

北宋时的眉山是我国雕版印刷最发达的地区之一。苏东坡博览群书,与此不无关系。到南宋时,眉山已与浙江杭州、福建建阳并称为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,眉山木刻大字印本图书闻名天下。图书的普及,为眉山文化的发展和人才辈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苏东坡考中进士时,主考官欧阳修曾称赞:“此人可谓善读书,善用书,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。”

探访“千载诗书城”的大街小巷,东坡文化元素遍地。在眉山市东坡小学,20首苏东坡诗词镌刻在地砖上,组成了校园的“诗书大道”;教学楼的阶梯上,有“雪泥鸿爪”“胸有成竹”等典出苏东坡诗文的成语,孩子们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。

眉山市将东坡文化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,让“以文立人、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的功效充分彰显。与三苏祠相邻的苏祠中学,每年都会开展两个主题鲜明的东坡文化活动。一个是文化艺术周,包括苏东坡诗词诵读、话剧表演、小品表演等活动。另一个是每年9月“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”,师生参观“三苏”古迹、讲苏东坡故事、品“东坡菜”、写游记,开展征文比赛、书画创作比赛。

苏东坡一生辗转各地,或做京官,或任知州,或居谪地。四川眉山、浙江杭州、湖北黄冈、广东惠州、海南儋州……看似毫无联系的18个城市,因为苏东坡而联系在了一起。现在,眉山市与惠州市、儋州市、黄冈市每年轮流举办“东坡文化节”,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。

一蓑烟雨任平生,也无风雨也无晴

作家林语堂曾用英文写作《苏东坡传》在美国出版。他在书中说,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、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、一个百姓的朋友、一个大文豪、大书法家、创新的画家、造酒试验家、一个工程师……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、变化感和幽默感。

人们喜爱苏东坡,与流传民间的丰富故事有关。在《中国民间故事集成》中,苏东坡在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、广东、海南等地方留下大量传说故事。目前,苏东坡传说已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东坡故里寻东坡

有学者考证,苏东坡传说大致可分成三类:一类讲述他爱护百姓,凡事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,帮助百姓排忧解难;一类介绍苏东坡的才气,说他出口成章,才思敏捷,留下一连串佳话;还有一类传说往往与地方风物相关。改编自苏东坡传说的戏曲、曲艺、影视等作品,也深受人们喜爱。

眉山流传的苏东坡传说主要集中在他的青年时期。被地方史志采纳的一则故事是:16岁的苏东坡游学于青神中岩寺,拜在此主讲的王方为师,求学期间,通过“唤鱼联姻”,与王方16岁的女儿王弗成亲,传为千古佳话。

相传,在中岩寺这深山古刹之中,有一鱼池,依山傍岩,锦鳞翔游。中岩寺的住持和尚和王方想为鱼池命一雅名,王方还想为自己的女儿王弗择一佳婿。会聚在鱼池边的文人秀士争相发表高论。因为鱼儿时常隐在水中,偶尔才能见到活蹦乱跳的影子,所以“藏鱼池”“观鱼池”“引鱼池”“跳鱼池”等名字都出现了。住持与王方把目光投向人群中的苏轼,只听这位眉山才子说,池中鱼儿很解主客之乐,唤之即来,不如叫“唤鱼池”。王方一听,大喜道:妙哉,“唤鱼”,既新且雅,有声有色!众人齐声喝彩。苏轼大笔一挥,一气呵成“唤鱼池”三个字,这一真迹至今仍刻于中岩寺石壁上。正在这时,王方的爱女王弗在闺房中也题名“唤鱼池”,让丫鬟送到池边,众人开卷无不惊喜,苏轼与王弗不谋而合,王方情不自禁地说:“此乃天缘之合,韵成双璧。”

宋英宗治平二年(公元1065年)王弗病逝于京城,第二年苏洵亦病逝于京城。苏轼、苏辙扶柩归蜀,将苏洵、王弗葬于眉山。苏轼《亡妻墓志铭》载:(王弗)葬于先君、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。如今的苏坟山,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西边,为苏洵及夫人程氏、苏轼夫人王弗的墓地,清嘉庆年间进行过大修。
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”这首苏东坡写给亡妻的“千古第一感人之作”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,悼念的正是王弗。人们喜爱苏东坡的诗词、书法,更为苏东坡的情感而共鸣。

在2000年,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,法国《世界报》评选并刊载了12位生活在公元1000年前后的东西方人物,称之为“千年英雄”。苏东坡作为唯一的中国历史人物入选,文章作者是时任《世界报》撰稿人的让-皮埃尔·朗日里耶。他认为,苏东坡是一名伟大而全面的文学家,还是书法家、画家、音乐家。

近半个世纪以来,苏东坡的命运和作品在欧洲,特别是法国,激起了专家和读者的兴趣,他们将苏东坡视为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人物之一。

著有长篇历史小说《苏东坡》的国家一级编剧徐棻,自称是个不折不扣的“苏迷”。苏东坡在诗词书画、文章各个领域的创新精神,在修桥、治水、扶贫、济困各方面的实干精神,以及一生坚强、乐观、悲天悯人的精神,都让徐棻着迷。

在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、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杨宇看来,千百年来,那么多文人雅士和老百姓对苏东坡如此推崇,不全在他艺术成就之高,更在于他高尚正直的人格和以民为本的情怀。

对待“王安石变法”的态度,也许最能诠释苏东坡的境界和情怀。当新法大力推行时,苏东坡批评王安石倡导的人才选拔制度,在选人用人方面只重视能力而不注重人品,又批评“青苗法”在执行中严重走样,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。而当司马光等保守派重掌大权全面废除新法时,苏东坡因为在颠沛流离的外放期间,亲眼看到了新法的一些可取之处,又主张保留部分新法。由此,苏东坡不容于新旧两党,在几度遭贬的逆境中,磨砺出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达观豪迈。

千年东坡文化底蕴,助推城市更好发展  

东坡文化渗透了眉山的城市血液。2014年底建成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,是眉山市最大的一处公园,公园里老泉桥、醉月桥、颖滨桥等13座桥的名称,就来自“三苏”生平故事或文学创作。此外,城区还有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苏母等几座主题公园。

垂柳依依,白鹭齐飞。小径绕着湖岸,晚霞铺满水面。陆地和水域面积达3000余亩、利用岷江老河道和东坡岛建成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,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,每天吸引着上万人来这里休闲、健身。

一房地产开发商曾算了一笔经济账: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所占土地,如果出让后政府可以稳收40亿元。但“东坡故里”的施政者秉承了苏东坡对绿水青山的喜爱,未被眼前利益羁绊,并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,使市民的亲水诉求得到最大程度满足。

东坡故里寻东坡

东坡城市湿地公园

如果说“东坡精神”影响着城市的建设,那么“东坡味道”则助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。“东坡肘子”“东坡肉”“东坡鱼”“东坡泡菜”……苏东坡将中国美食从理论到实践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,开创了延续千年的“东坡味道”美食文化体系。

“东坡肘子”制作技艺在眉山广为流传,其做法源于苏东坡所撰《猪肉颂》一文的记述,目前已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6年,眉山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“中国东坡美食文化名城”。眉山一些“东坡味道”餐饮企业的分店远布海外。

苏东坡不仅喜食泡菜,而且亲自制作泡菜。现在,不起眼的萝卜、青菜,经过一系列工艺后制作为泡菜,身价大增。眉山“东坡泡菜”创造了全国第一个泡菜产业园区、第一个国家级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、第一个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“全国第一”。2018年,“东坡泡菜”产值超过170亿元,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,带动22万农民年增收8亿元以上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苏东坡虽然热爱美食,但他在诗作《於潜僧绿筠轩》中,却写下了广为流传的名句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”这生动地展现了古人所信奉的雅致气节与情操,成为当代中国人所推崇的精神境界,也推动着眉山步入内涵式发展的人文价值高地。

Publisher:International News Network News Center ,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of the reprint: https://news.ngoimo.org/china-news/2019/07/07/archives/3865

Like (0)
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
International News Network News Center's avatarInternational News Network News Center国际新闻网中文版
Previous 2019-07-07 11:34
Next 2019-07-07 18:43

You May Also Like...

Leave a Reply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